找到相关内容169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

    完具。   人死后依然牢牢执著自身,不肯放弃,所谓我执即是;《摄大乘论》称之为染污末那,此第七识之染污意有我见、我爱、我慢、我痴四种烦恼,《瑜珈师地论》卷六三云:“末那名意,于一切时执我、我所及我慢...

    吕云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3288958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2)

    以为预备,这叫做二十五方便。   止观之对象是阴、烦恼、病患、业相、魔事、禅定、诸见、慢、二乘、菩萨,这叫做十境。止观底方法分为观不可思议境、发真正菩提心、善巧安心、破法偏、识通塞、道品调塞、对治助开...不特擒不胜擒,即使一时擒尽,他日贼王再招新匪,贼患仍未平也。六根烦恼、一念无明皆因无始无明而来,无始无明者,根本就不明亮,而迷昧本来妙明自性也。小乘之断六根,六根何罪?特工具耳!而断之是何异夺盗贼之刀兵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6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

    智两个方面。理即法界、法性或真如,因为是一切佛的本源,故喻之为“胎藏界”。《大日经》即为宣说胎藏界的经典。智即智慧,以金刚比喻坚硬不坏,说它可制服一切烦恼,故称“金刚界”。《金刚顶经》为说金刚界的经典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289947.html
  • 安康高僧大德

    极端唯心主义学说,这个学说强调“以无念为宗”和“即心是佛”,所以自称“顿悟法门”,又叫“顿门”。一句话,慧能和怀让的南宗宗旨,不外“净心、自悟”四字。净心即心绝妄念,不染尘劳;自悟即一切皆空,无有烦恼。...

    李厚之 张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1390322.html
  •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

    知过肯改,知福肯作,知心肯修,则成佛作祖亦不甚难。反之,若不仅不肯修身修戒修 心修慧,反而恶心炽盛,不见后世,乐习烦恼,远离善根,恶业障隔,亲近恶知识,在比丘 比丘尼边或母边作非法之事,自在取用寺产...

    任宜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3990567.html
  • 五戒是良医--妙莲老法师讲述

    是印度四姓中最下贱之姓。「垢」,看到垢就知道是很脏、污浊邋遢的。「结」就是打结,破了戒;烦恼结就解不开:有了戒;就像有了智慧剑,不管什么结一斩就断了嘛! 「是名初重」,这是五戒中第一条重戒。第二条...、一心不乱的时候,那你二、六时中一切都是吉祥、自在、安乐。如果你还有烦恼、颠倒、情绪不定,这样你见到什么佛?是见魔啊!那是魔变的佛,不是真佛。这地方注意啊,如果你真实见到佛,身心决定安然自在;如果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191022.html
  •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——以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为核心的展开

    污染,故可以令人无余涅〖FJF〗B231〖FJJ〗而灭度之。“无余涅〖FJF〗B231〖FJJ〗”者,无习气烦恼,圆满清净也,当灭尽一切习气,令永不生,方契此无余涅〖FJF〗B231〖...依此而行,如其所如,是其所是,无所执、无所著,只是放下而已。如此而言烦恼可以是无明,但烦恼亦可以是菩提,只在一念之间而已。一念觉,是菩提,一念不觉,即堕无明。无明与菩提原是一体之两面而已。无明与菩提都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491607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位佛懂得尊敬、内心畏惧,但对身边的佛陀却不知道尊敬。实际上,她天天和被烦恼覆盖的活着的佛陀生活在一起,但她对每天一起生活的佛陀置之不顾。本来,自己具有绝对的、唯一的佛性,丈夫和孩子也同样如此,本来应当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

    ,便难镜不清净耶。勿谓称性之染不断,便令佛起烦恼耶。勿见镜影之秽常现,便谓镜有昏尘耶。以法对喻,昭然可见。   良以妄染,乃具二义:(一)者可断,(二)者不可断。初义同常,后义当悉。故我世尊演教,...

    李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5.html
  • 关于姓名文化的宗教审视

    他们意识或潜意识中摆脱仕途烦恼、逃避现实困境、寄情自然风物、寻求精神超越的观念,却又实实在在与信仰层面的宗教,发生感应、共鸣和沟通。 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文化有其地域差别,宗教对人名的影响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092099.html